郑州肿瘤

大肠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选择

2022-04-18 23:56:41 来源: 郑州肿瘤 咨询医生

大肠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选择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结、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 ,在经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往往是第1、2位常见的恶性 ,在美国结、直肠癌占癌症死因的第二位。我国1988-1992年恶性 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统计分析显示,我国11个试点市、县的结、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4-5位,北京市结、直肠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 的9.1%,死亡率占全部恶性 的6.9%;结、直肠癌发病性别比在我国接近相等,年龄以40岁以上人 病率高,发病高峰在50岁-60岁,但年轻人并非罕见。 结、直肠癌的病因学尚未完全清楚,其发病因素多而复杂,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试验研究结果,结、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高脂、高动物蛋白、低纤维素饮食以及遗传因素、多发性家族 肉病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血吸虫病等因素有关。 大肠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选择 (一)X线检查 1、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安全、可靠、简便,能清晰显示结肠微小病变,大大提高了结肠病变检出率及诊断水平,它能够提供结、直肠病变的形态、类型、大小及部位,并能更好显示粘膜,是诊断结、直肠病变的首选方法。 2、传统钡灌肠检查法 目前传统钡灌肠法已应用较少。但在遇到结肠梗阻,乙状结肠扭转及观察结肠的功能性改变时,传统钡灌肠法仍有一定的作用。 (二)CT检查 CT的密度分辨力高,配合对比剂的应用,能清晰地显示结、直肠管壁的断面,正确判断管壁的厚度和病变的形态,同时也能清楚地显示管壁外的情况;因而CT检查能提供病变侵犯肠壁的情况,向壁外蔓延的范围,局部淋巴结有否肿大,以及有否远处转移等有价值的信息,并能发现其合并症,从而有助于作出结、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,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;CT扫描对手术后病例的随诊也有重要作用。 CT扫描方法:扫描前3小时分次口服1%-2%泛影葡胺水溶液1000ml左右,以充盈肠道。扫描范围比较好包括肝脏,从膈顶至耻骨联合,扫描层厚10mm,连续扫描,有条件时应尽量行增强扫描。要观察直肠时,病人取俯卧位,经 向直肠注气约200ml-300ml,使直肠充气扩张。 传统CT扫描主要用于结、直肠癌的术前评价或术后随诊,但很难成为结、直肠 普查及首诊的检查工具。随着螺旋CT机的应用及方法学改进,CT技术在大肠病变的应用有了很大提高。利用工作站计算机软件功能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,能得到二维及三维图像(多平面重建(MPR)、CT仿真内窥镜(CTVE)等);同时由于检查方法的改进,如清洁肠道、注射低张药物以及从口服或灌注阳性对比剂改变为结肠注气、注水等,使肠道充分扩张,从而使小病灶的检出也成为可能。在观察肠腔内和粘膜病变时,较传统CT扫描有很大提高,尤其对结肠隆起性病变能很好地显示其形态、大小。并以其无创性、检查时间短、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,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。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提高了息肉检出的敏感性,已有研究显示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于直径≥10mm的息肉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分别为93-100%和97%,而患者接受的曝光量明显减少。与结肠镜和结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相比,螺旋CT结肠成像更安全、简便、舒适,为大肠癌筛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、一个新方法。 (三)MR扫描 MR扫描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,并能同时行冠状、矢状和横断面扫描,对直、乙状结肠癌的检查及分期有较大帮助。MRI在显示 侵犯肌肉、神经、骨骼等方面优于CT。在发现肿大淋巴结方面,MRI与CT相同,但二者对于良性增生性肿大与转移等均难鉴别;对于?10mm的淋巴结,由于空间分辨力高,CT优于MRI。MRI无需注射造影剂亦容易区别淋巴结与血管。CT检查时间较MRI短,同时由于口服造影剂的应用,CT较MRI能更好地显示消化道管腔的外形。 (四)超声扫描 可显示胃肠病变的范围、壁厚的程度、肿物的大小,同时还有可能协助临床发现恶性 向外浸润和转移。内窥镜胃肠超声可清楚显示肠壁各层,有助于癌瘤的分期。 (实习编辑:庄智伟)
TAG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