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肿瘤

肝癌射频消融

2022-04-19 15:17:28 来源: 郑州肿瘤 咨询医生

肝癌射频消融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原发及转移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 ,由于其恶性程度高,预后差。手术及经导管介入治疗以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有效治疗手段,一直为医师和患者所接受。 近年来,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作为新兴的一项新的治疗技术,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得到普及。 原理: 射频消融的主要原理为射频电极头部发出中高频的射频波,能激发组织细胞产生等离子震荡,离子互相撞击产生热量,达到80-100℃,可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 细胞,同时高热能使 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,使之不能向 供血和有利于防止 转移。 治疗方法: 在CT、B超、C型臂等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穿刺进针,准确定位穿刺到位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。选择射频消融功率,一般从20W小功率开始,每1-2分钟逐步增加功率10-20W,当组织固化阻抗增加,能量下降射频消融会自动停止,即可完成一次治疗。 射频消融治疗的优点: 微创、不需开刀。 见效快、疗时短。对直径≤5cm的病症,只需10-15分钟一次射频即可达到灭活。 安全可靠。杀灭 组织可靠,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。 术中反应和术后并发症: 术中接受治疗时,会有程度不同胀痛、热感;部分患者导致心率下降,可予肌注阿托品;偶会出现呼吸困难,可面罩给氧缓解。 术后并发症包括: 肝区疼痛, 位于肝边缘时,疼痛尤为明显, 位于深部组织,一般不会出现疼痛。 发热:病人在术后第2天开始发热,体温波动在38℃左右,最高超过39℃,多于术后应用激素加抗生素后1周内体温转为正常,其原因为 坏死吸收导致的吸收热。 黄疸和腹水:射频导致 周围正常肝细胞坏死,对肝功能影响是引起黄疸和腹水的主要原因。 气胸:正确选择进针点避开肋膈角可防止气胸发生。 胃肠道穿孔: 临近胃肠道或 和胃肠道有粘连的患者,导致肠道在治疗过程中受热损伤,以及开针时电极穿过胃肠道是造成胃肠道穿孔的原因,需手术治疗。 出血:发生率0.46%-1.6%,多由于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。 射频治疗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一种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法,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大医师和病人的认可。同时联合经导管栓塞(TACE)治疗可达到协同作用,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将为肝脏 患者尤其是乏血供 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,极大地提高肝癌病人的生存质量,延长生存期,并为根治 提供条件。
TAG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