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鼻咽癌痛的诊断与病因
2022-04-18 21:01:17 来源: 郑州肿瘤 咨询医生
常见鼻咽癌痛的诊断与病因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摘要: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。其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五省,其中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。本病以头痛.鼻塞、涕中带血为特征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30-50岁为发病高峰。
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。其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五省,其中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。本病以头痛.鼻塞、涕中带血为特征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30-50岁为发病高峰(占82.4%),**之比为3-10:1。本病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顶部,侧壁次之,前部和底部最少。病理上分为结节型、溃疡型、菜花型,粘膜下型,浸润型。组织学上分为高分化癌、低分化癌和末分化癌,其中以低分化鳞癌最多(占85.6%),高分化癌次之(占9.0%),末分化癌最少(占5.4%)。
中医学中无鼻咽癌病名,但类似中、晚期鼻咽癌症状的描述散见于“鼻衄”、“头痛”、鼻渊”、“瘰疬”.上石疽”,“失荣”等病证中。《医宗金鉴》中有”鼻中淋沥腽秽血水,头眩虚晕而痛者”和“上石痘生于颈项两旁,形如桃李,皮色如常,坚硬如石,不痛不热…初小渐大,难消难溃,即溃难敛。”的描述。与鼻咽癌引起的头痛,鼻流脓血涕,颈淋巴结转移相似。
一、鼻咽癌痛诊断要点
(一)鼻咽癌痛特征早期的鼻咽癌患者,除极少数有耳鸣者血涕外,一般没有任何症状,随着癌肿的发展浸润出现鼻塞,鼻衄、耳鸣,头痛、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。鼻咽癌患者中有头痛症状的占68.6%,其头痛的部位比较固定,多在患侧的颞部、顶部或枕部。常为持续性疼痛,夜间加重,头痛的性质多为胀痛、刺痛或钝痛,晚期则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。
(二)伴随症状(1)鼻塞与鼻衄:此为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,早期鼻塞较轻,且呈间断性,随着癌肿的增大,出现日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塞。如果鼻咽癌灶表面粘膜破溃或感染则出现脓血性鼻涕,晚期鼻咽癌常出现不易制止的鼻衄。(2)耳部症状:由于鼻咽部癌肿不断增大,浸润或堵塞咽鼓营口或内段,则产生单侧性耳鸣,传导性听力减退或鼓室积液,类似分泌性中耳炎。(3)眼部症状:鼻咽癌侵入眼眶或颅神经时,常出现复视,视力障碍或突眼。
(三)体征颈淋巴结肿大:大约有70-90%鼻咽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肿大,可为单侧或双侧,淋巴结的大小不一,小的约1-3cm,大的约lOcm以上,可见数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,呈分叶状,质地坚硬,表面不光滑,常与深部组织发生粘连而不易活动。晚期可侵犯皮肤。
(四)辅助检查(1)鼻咽镜检查:有问接鼻咽镜与直接鼻咽镜两种。用鼻咽镜可看到鼻咽粘膜充血,轻度糜烂,溃疡,粘膜粗糙,变色水肿,鼻咽壁塌陷,双侧不对称等异常情况。(2)鼻咽部脱落细胞学检查:有直接涂片法和负压吸引法,其阳性率在90%左右。特别对病灶小,采取组织较困难者,较易获阳性结果。(3)鼻咽部活检:经鼻腔或口腔径路取活检,如一次活检阴性,不能轻率排除鼻咽癌,临床上可疑时须多次活检直至确诊。(4)X线检查:常规采用鼻咽侧位片与颅底片。观察鼻咽后颅壁的软组织阴影,粘膜下浸润和扩展以及颅底骨质的破坏情情况。(5)鼻咽荧光素检查:利用鼻咽癌吸收荧光素比正常组织多的特点,口服或静脉注射荧光素后,用紫外线照射鼻咽部。正常粘膜呈紫兰素,癌肿呈深黄色或淡黄色。
二、鼻咽癌痛病因病机
中医学认为,鼻咽为呼吸通道,属肺气所主,肝胆经脉均上行于鼻咽部。故鼻咽的功能正常与否和肺、肝、胆有密切的关系。若长期受风,热、燥邪的侵袭或吸烟太多,必致肺气宣阵失调,上焦热盛,灼津为痰,壅塞于鼻咽而出现头痛、鼻塞症状。或由于长期情绪抑郁,肝郁化火,灼津为痰,肝胆毒热循经上犯于鼻咽出现耳鸣,鼻衄、头痛等症状。鼻咽癌痛的主要病机为肺热痰火及肝胆毒热上犯所致。
西医学认为:鼻咽癌引起头痛的原因在早期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所引起,在晚期则是由于癌肿破坏颅底骨或侵犯颅神经,或颈淋巴结肿块压迫颈内静脉,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疼痛。
(实习编辑:闫晨)
TAG:
上一页:中期肺癌切除后成活率有多少
下一页:大肠癌晚期生物治疗是否管用
相关阅读
- 2022-04-26乳腺癌妇产科病理学简史
- 2022-04-21乳腺癌外科病理学名著
- 2022-04-19鼻咽癌放疗后长期存活者的生存质量分析
- 2022-04-19鼻咽癌放疗后遗症预防
- 2022-04-19鼻咽癌放疗后遗症的防治
- 2022-04-19鼻咽癌放疗后遗症有治啦